液氦液氮监测必须每日执行。超导磁体需要持续浸泡在液氦(-269℃)中维持超导状态,每日需通过仪器后台程序记录液氦液位。液氮作为保护层需每10天补充一次,液氦则需每5-6个月加注,具体周期依据磁体绝热性能调整。
环境参数实时监控。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23±1℃,湿度控制在30%-70%。每日开机前应检查空调运行状态,并确认UPS电源处于正常工作模式。
核心部件快速筛查:
系统性能验证测试。使用标准样品(如1%氘代氯仿)进行信噪比测试,通过Humpcal指令验证探头频率参数是否偏离出厂值超过30%。
硬件深度清洁:
软件维护双轨并行:
磁场均匀性校准需每季度执行。通过3D匀场程序优化Z1-Z4、X、Y轴补偿参数,使用90%水+10%重水混合标样,耗时约30分钟完成磁场微调。
机械部件保养清单:
电路系统预防性检测:
• 梯度放大器输出稳定性测试
• 射频发生器基频偏差校准
• 接收器线性度验证(误差需<0.5%)
液氦系统全面维护:
核心参数重置校准:
安全防护升级:
› 磁体5米内铁磁物质扫描(灵敏度达0.1g)
› 紧急退磁装置功能测试
› 液氮泄露报警系统灵敏度校验
维护周期的设定本质是平衡运行成本与技术风险。从每日液氦监控到年度系统重构,每个环节都在对抗熵增定律——精密仪器的高稳定状态需要持续的能量与信息输入。当维护规程转化为肌肉记忆时,设备才会真正成为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可靠伙伴。